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阅读推荐 > 第十七周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第十七周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2023年05月24日 11:22:04 访问量:216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中,“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是十分重要的论述,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论述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堪当国家现代代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具有严谨科学的理论逻辑

    教育根本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培养人。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德才兼备,重在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为首,贯穿“五育”各方面全过程。科学回答教育根本问题,立德是首要问题,必答题,压轴题,答不好这道题,或当作选题答、其他题答得再好,考试也不合格。因此,立德在教育根本问题、根本任务、培养目标、培养内容等方面均处于基础性根本性地位,

离开立德,教育就失去根基,无立德不教育是显而易见、不证自明、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立德树人”一直是中华传统教育思想的目标和追求。中华民族古之圣贤一直倡导和践行“立德树人”。“立德”一词最早出自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从这里不难看出,古人认为,只有立德(树立德行)、立言(立下功劳)、立功(留下学说)这三件事才能称之为“死而不朽”。在“立德、立功、立言”中,“立德”居于首位,是“立功”和“立言”的基础和前提。

“树人”一词则可追溯到《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传统文化来源。这段话体现出管仲的终身教育理念,揭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礼记·大学》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就是说,儒家将培养高尚品德放在第一位,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基础,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这里的“修身”指的就是个人的品德修养和锤炼,每个人都要注重德性的养成,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君子”“贤者”“仁人”甚至“圣人”那样的模范。

孔子提出“君子怀德”,认为一个人如果要想成为君子,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孔子认为“德”是“立人”和“完人”的前提,“德”是教化的根本,“德”是教育的根基。作为我国第一位提出道德教育重要性的教育家,孔子全面阐述了“德”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是党的教育方针核心要义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指针。

我们党成立100年来,党的教育方针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但始终把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的核心内涵从来没有改变。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指出,“学校的基本方针是提高工人的觉悟”。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第二次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1957年,毛泽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正式阐述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也是第一次将“德育”放到了首位。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立德树人的内涵。其中,2016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育人的根本在立德”。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是新时代育新人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这一中心任务,需要培养数以亿万计能堪当这一时代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为谁培养人”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立德放在育人的根本位置。

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学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加快大中小学党的领导体系建设,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质量。

二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建立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铸魂,推动青少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四要强化德育实效性。要遵循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加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和横向协同育人,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安全办  推荐)

编辑:二实小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春晓街204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